【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脏镜源》4卷、《病源手镜》1卷,均佚。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飞龙掌血之别名。②见《云南中草药》。为白背三七之别名。③见《贵州草药》。为三对节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冲疽①。见该条。
见薛立斋·《女科撮要》。即临产。详该条。
《外科精要》卷下方。黄芪八两,木香、肉桂、沉香、乳香各一两,当归三两,绿豆末四两。为细末,用姜汁绿豆粉糊为丸,熟水送下。治针砭所伤,恶寒发热,脓水不止,肌肉不生,疮口不敛。
舌体肿胀而增大。即舌肿,参见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指赤白带下。详该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刺莓果之别名,详该条。
①八法之一,一名和解法。是针对外感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里之间,不能使用汗、下等法时,用以和解的治法。《伤寒论》的小柴胡汤,治温疫的达原饮,治温病似疟的蒿芩清胆汤等,都是这一法则的例方。对
见《山西中草药》。即墓头回,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