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此乃胃家之邪热发泄所致。痧透则呕自止。若痧隐而不透,呕甚吐者,治宜以透邪、解毒、清热、止呕之剂。参见疫喉条。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详心主神明条。
【介绍】:东汉医生。据史料记载,常以道术治病,似为巫医。
病证名。为小儿消渴之一。即消中。宋·黎民寿《简易方》:“若热蓄于中,脾虚受之,伏阳蒸内,消谷善饥,食欲倍常,不生肌肉,好饮冷水,小便频数,色白如泔,味甜如蜜,名曰消中,又曰脾消,属于中焦,病在水谷之海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黑色之液体。参见经漏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衄发从春至夏,为太阳衄。”参见鼻衄条。
见《金匮要略》。即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见该条。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即汗孔。见汗空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即定志丸第一方,见定志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