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窝儿七之别名,详该条。
针刺麻醉法之一。指按针麻要求,针刺唇部人中、承浆二穴以进行各种手术的方法。目前主要用于纵膈肿瘤切除、脾切除、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疝修补等手术。一般取用30~32号毫针,以15度角斜刺进针。人中穴向上刺
七情郁证之一。见《类证治裁》卷三。《张氏医通·惊》:“惊则气乱,郁而生火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症见短气、自汗、眠多异梦者,宜用温胆汤、远志丸、龙齿清魂散等方。若见胆怯神迷者,宜用人参、枣仁、茯神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楮实(微炒)、枸杞子、五味子、制乳香、川椒(去目,炒干)、人参各一两,熟地黄(酒浸)二两,肉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蒸)各四两(一方加当归)。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
病名。《素问·大奇论》:“肺之壅,喘而两胠满。”《甲乙经》作“痈”。详肺痈条。
脏腑相合之一。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其经脉互相络属,互为表里。《灵枢·本输》:“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肺气肃降下行,能促进大肠传导糟粕;大肠传导通畅,肺气才能清肃通利。在治疗方面,通大
病证名。见《石室秘录》卷二。指性交时突然虚脱者。男女皆可发生。因下元不足,感乐太过,虚阳外脱所致。急宜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煎大剂独参汤或救脱汤灌服。
证名。又名舌涩。系指舌体转动不灵语言蹇涩之谓。多因脾胃积热,津液灼伤所致。症见舌体卷缩,转动不灵,言语不清。治宜清热生津,治宜导赤散加减。或升麻葛根汤加薄荷、黄芩、枯梗等。若因中风、暑痉之痰阻心窍者,
见《类证治裁·痉症》。指太阳痉、阳明痉、少阳痉。详各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