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防己汤
即防己黄芪汤,见该条。
即防己黄芪汤,见该条。
与重方相对而言。用药力较轻的药味组成,以治疗轻浅病证的方剂,如辛凉轻剂桑菊饮。
病证名。《素问·五脏生成》:“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相当于脱发病。
【介绍】:北宋医家。字和甫。对于医理有较深的研究,撰有《养生必用方》(又名《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或《初虞世方》)一书,受到医家的重视。
证名。指外伤后瘀血和失血的病证。前者多见瘀血肿块,胀痛固定不移;后者或因体内某部出血,或血自诸窍溢于体外,并见头晕、心悸、口干等症。根据“血为气守”的理论,治以复元活血汤为主,酌加补气之品。如严重出血
证名。亦称手肿痛。见《证治要诀》卷三。指手指肿痛或连臂膊作痛。多因脾虚风湿或风热挟痰,内阻经络所致。宜用五痹汤、蠲痹汤等方。因肿疡所致者,宜按痈肿论治。
病名。江天览《妇女病治疗法》:“子肿乃系胎气泛滥所致,俗名水晶胎。”即子肿。详该条。
病证名。出《卫生宝鉴》。指眉间生疮。由小儿胎热上蒸而生。症见眉间生疮如,流脂成片,瘙痒不已。外用五倍子、生白矾研细,麻油调敷。并可内服清热解毒、消风止痒之剂。
见《广西中草药》。为岗梅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患喉痈而又声音嘶哑者。多因火毒上炎所致,但亦有由肺受风邪而起者。《喉科秘旨》卷下:“受寒太重,肺脉闭塞以致声哑饮食难进,或有烂斑,右寸沉涩,脾胃脉洪大,背寒身热。”治宜温散寒邪,利咽开音。用
经穴名。代号LI14。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头冲,颈冲。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上臂后外侧,曲池穴与肩穴连线上,距曲池穴7寸,当三角肌抵止部后缘处。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并有旋肱动、静脉的分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