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部位名。指腓肠肌部,俗称小腿肚。《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上踹内。”
即尾骶骨。详该条。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等。即呕吐。详该条。
《不居集》上集卷十七方。乌梅肉二两,巴豆霜(去油)五粒。乌梅肉水煮烂,候水少干,入巴豆,煮片刻,搅如稠糊,取出捣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至十五丸,生姜煎汤送下,不拘时服。治胸膈久为顽痰所害,面色青白浮肿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黄皮果核之简称,详该条。
《灵枢经》篇名。本篇从日月相对转移的现象,说明阴阳盛衰消长并与手足阴阳经联系,故名。古人以天、地、日、月、阴、阳的属性,论述人体腹以上为天,属阳应日;腹以下为地,属阴应月。并把十天干分别与左右两手的十
即胆囊点。见该条。
即救急十滴水,见该条。
【介绍】:①清初医家。字生洲。江苏吴县人。受业于名医李中梓,曾遍访名家求教,得针灸等传授,并曾任职于太医院三年,后归里与同学蒋仲芳施济针药,求治者甚多。撰有《食治秘方》(1665年)、《勿药须知》(1
《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二:“所谓聋者,由水衰火实,热郁于上,而使听户元府壅塞,神气不得通泄也。”听户,系指接受声音的门户,即耳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