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僧。著有《释道洪方》、《释道洪寒食散对疗》1卷,均佚。
又称宣白。宣通肺气的方法。肺气不利表现为咳嗽、气喘、痰多,用麻黄、北杏仁、桔梗、紫菀、紫苏之类开通肺气,化痰止咳。
《传信适用方》卷二引陶赞仲方。火硝三两,白矾(水飞)一两。为末,每次一钱,掺口中;口噤不开者,取半钱吹鼻中;口闭出血,用新汲水漱之。治喉闭喉肿。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即绦虫。由于误食未熟而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则被传染本病。其成虫寄生在小肠内窃取养料,大便时可排出白色的绦虫孕节,故名。《古今医统·虫候有九》:“寸白虫,长一寸,子孙繁生,长至四
骨名。掌骨和指骨的统称。
病名。由感受漆毒而发生的皮肤病。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又名漆咬。因禀性畏漆,感受漆气而成。多发生在暴露部位,接触的皮肤突然焮热作痒,起小丘疹及水泡,抓破则糜烂流水;重者可遍及全身,并见形寒、发热、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第八。又称沙淋、石淋。以小便排出沙石为主症。《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轻则为沙,重则为石。”详石淋条。
古人仿效动物的活动进行的体操健身运动。正式记载见于《后汉书·华佗传》:“华佗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后代流派很多,也较复杂。《
胀病之一。《张氏医通·腹满》:“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前后溲便俱有血,用利药转加,其脉数而涩。此得之湿热伤脾阴,不能统血,胃虽受谷,脾不输运,故成痞胀。当理脾气,祛湿热,兼养血之剂,如枳实、黄连、炮姜
色泽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上见于颜面,光泽明润,含蓄不露,为精气充足。如果重病或久病,脏气已衰,则出现枯槁、晦暗甚至真脏色败露的各种病色(见《四诊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