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痹

湿痹

病名。①指湿气盛而成痹者。见《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并治》。又名着痹肌痹。《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举,或半身不能转侧,或湿变为热,热变为燥,收引拘挛作痛,蜷缩难伸,名曰着痹,此湿痹之症也。湿痹之因,或身居卑湿,湿气袭人,或冲风冒雨,湿留肌肉,内传经脉,或雨湿之年,起居不慎。……湿痹之治,发汗,羌活除湿汤胸满闷,茯苓汤风湿,苍防二妙汤;寒湿术附汤湿热,苍柏二妙丸。”亦可用茯苓川芎汤除湿蠲痹汤等方。参着痹、肌痹条。②脚气病之一种。《寿世保元》卷五:“脚气者……亦有疼痛不仁者,名曰湿痹。”参见脚气条。

猜你喜欢

  • 血痺

    病名。出《灵枢·九针论》。①指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症。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卷一:“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血为阴,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也。”多由气血虚弱,当风睡卧,或

  • 龙虎交战

    针刺手法。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进针后先左转(大指向前)九次,后右转(大指向后)六次,反复交替施行。也可分浅、中、深三层重复进行。有疏通经气的作用。适于疼痛性疾患。

  • 两实

    与两虚相对。《内经》有二说:①指气候正常,体质健壮,不为客邪侵害。《灵枢·百病始生》:“两实相逢,众人肉坚。”②指人的正气充盛,又在岁时满的盛年,(人实岁实)感受了随异常气候而显现的病邪(虚风)仍会有

  • 胡道士

    【介绍】:宋代医僧。江西九江人。得名医庞安时之传,精医术。

  • 水马

    出《抱朴子》。即海马,详该条。

  • 内经十二脉之一。同实脉。《诊家正眼》:“曰坚者,实之别名也。”

  • 赤施

    病名。出《灵枢·痈疽篇》卷九。《疡科准绳》卷四:“赤施即股阴疽。”证治参见附骨疽条。

  • 病名。也称淋病或淋证。指小便涩痛,滴沥不尽,常伴见溲行急迫、短数者。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医学入门·淋》:“淋,小便涩痛,欲去不去,不去又来,滴滴不断。”多因湿热结聚,流注膀胱,或中气下陷,肾虚

  • 参芪膏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武汉方)。党参、黄芪(蜜炙)各2.5千克。共煎熬三次,去渣取汁,滤清浓缩,加冰糖5千克收膏,每服9~15克,早、晚开水和服,日二次。功能补益元气。治体弱气虚,四肢无力。

  • 藏医药选编

    藏医学著作。清·蒙古族医家罗桑却佩著。全书121章。首先叙述风胆痰(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的生理及病理。次述脉诊及尿诊,随后较详细地逐病叙述临床各科病症的病因、病理、症状、治疗。末叙药物、方剂、剂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