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牛蒡汤

牛蒡汤

①《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炒牛蒡子三两,大黄一两半,防风薄荷(去老梗)各三两,荆芥(去老梗)四两,甘草一两一钱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服。治小儿伤风发热烦躁鼻塞气喘痰嗽惊啼,及诸疮赤紫,丹毒咽喉肿痛。②《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四方。牛蒡子、升麻黄药子玄参、紫背浮萍桔梗、甘草、天花粉。水煎服。治喉痹

猜你喜欢

  • 广注素问灵枢类纂

    见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条。

  • 中刺激

    针法刺激强度的分类。指介于强、弱刺激之间的针灸刺激量而言。

  • 清咽抑火汤

    《寿世保元》卷下方。连翘一钱五分,黄芩、栀子、防风、朴硝、黄连、知母、玄参、牛蒡子、大黄各一钱,桔梗二钱,薄荷七分,甘草五分。水煎频服。治上焦实热,初起咽喉肿痛,痰涎壅盛者。

  • 埋药疗法

    埋植疗法之一。见该条。

  • 刘伯桓

    【介绍】:宋代医家。崇安(今福建崇安)人。为人淳朴,医术较高,凡求治者多全活。

  • 钱氏经验良方

    参见幼幼集条。

  • 虞洮(táo 桃)

    【生卒】:九世纪【介绍】:五代时医生,字少卿。蜀(今四川)人。据《鉴戒录》记载,他善于分析病因,从思想和精神因素入手治病。董太尉璋久患渴疾,屡经医治不效。虞为诊治时指出:非唯患渴浆,而且渴士,如能得多

  • 温脾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方。高良姜一两,炮附子、炮姜、炒胡椒各半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橘皮煎汤或米饮送下,不拘时服。治脾脏冷气,腹内虚鸣。

  • 方仁渊

    【生卒】:1844~1926【介绍】:清末至民国初期医学家。字耕霞。江苏江阴人。对临证各科均有心得,著有医案、医话,并辑录《王旭高医案》四卷行世,包括内、外、妇、幼各科,有一定的见解和发挥。另撰《新编

  • 温服

    指药汤不冷不热时服下。一般的补托、温养药均宜温服。现在多种性质的药汤都用温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