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手足厥冷的别称。见《难经·十七难》。详手足厥冷条。
①指足太阳之别。《素问·刺腰痛论》:“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则悲以恐。”张志聪注:“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②指阴维脉。王冰注:“飞阳之脉,是阴维之脉也,去内踝上同身寸之
即活络丹制成片剂,治症同。见活络丹条。
病证名。指痰积中脘所致的发热。《金匮翼·痰积发热》:“其脉弦滑,其证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活人书所谓中脘有痰,令人憎寒发热,状类伤寒,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参见发热、痰症发热等条。
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在外感热病过程中,突然发生战慄,继而全身出汗,称为战汗。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表现。正能胜邪,则邪随汗解,病转痊愈。《广温热论·战汗》:“温证不论初起未传,俱以战汗为
证名。见《素问识》卷八。又称四肢别离,详该条。
形,指有形的物类;精,指天之精气。《素问·五运行大论》:“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意谓大地上的万物与天上的精气之间的关系,好象根本与枝叶一样的密切。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血虚引起的咳嗽。多因形役阳扰,阴血亏损,火旺克金所致。《症因脉治》卷二:“血虚咳嗽之症,盗汗自汗,潮热骨蒸,下午嗽多,形体黑瘦,五心烦热。”治宜养阴补血,敛阴降火。方用四物汤、归芍地黄汤、天
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又称贴燲药,泛指外敷药。与敷贴义同。其组方有寒凉药与温热药之不同;具体用法亦因病情之不一而有所差异。参见薄贴、敷药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