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方法。即提痧。《急救痧证全集》卷上:“扯痧法(即提痧):南方秋夏,痧症最多。曾见人卒病,扯痧不药立愈。其法用水拍湿结喉及两边(即人迎穴)皮上、两手臂弯(即曲泽穴,在腕中)皮上、两腿弯(即委中穴)皮
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即疠风。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初生儿头面肢体皮肤发赤,多因胎中感受热毒所致。治宜清热和血用清热解毒汤。如小儿出生之初,由于皮肤娇嫩,骤与外界接触,出现鲜红色斑者,数天后可自行消退,不必药治。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歪头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郑大忠条。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五。即生于环跳穴处的附骨疽。详附骨疽。
见《重楼玉鑰》卷上。即辛乌散,见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苦荬菜之别名。详该条。
淋病症状之一。慢性淋病时尿液一般透明,但可见棉花纤维样物浮游于尿中,由包皮垢、上皮细胞、脓球等构成,故名。详淋病条。
固,指二便不通;泄,指二便不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