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植物志》。为阿利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经行前咽部及前阴并见蚀烂。多因肝脾热郁,化毒伤阴所致。症见口唇周围、咽部及外阴发生溃疡、或兼目赤糜烂。治宜清热解毒、养阴化瘀。方用芩连四物汤加减。目赤加菊花,密蒙花,口干加沙参、石斛、元参。外
色诊之一。青为风之色,属肝。临床上主惊、主风、主寒、主痛。青而脱色,为惊恐;青而黑色,为寒痛;青而淡白,为虚风;青而带赤,为肝火;青赤晦滞,为郁火;青而带紫,为郁血、缺氧、中毒。青色多属凶险之色,忌单
是指刺灸治疗的主要工具和材料。《素问·汤液醪醴论》:“镵石针艾治其外。”
【介绍】:见缪存济条。
【介绍】:宋代医家。字仲讷。宛丘(今河南淮阳)人。少喜医方,遍读古医书,为医博士。后隐居,信佛教,传其方于子孙。
病证名。即胃热呕吐。《幼科要略》:“幼儿脾胃受伤”,“倘热气深伏,烦渴引饮、呕逆,连香饮。”参见热吐条。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方。猪左悬蹄甲、露蜂房、鳖甲、刺猬皮各五钱,蛇蜕一条。各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入麝香少许,空腹井水调下。治痔疮。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多因产后气虚,风寒袭肺,恶露上攻,肺经受邪或阴虚血热,上烁肺络所致。风寒袭肺者,症见发热恶寒,鼻塞声重,鼻流清涕,治宜散寒止嗽,方用参苏饮;恶露上攻者,兼见胸膈满闷,
见《药性切用》。为柑皮之药材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