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见辨舌指南条。
躁证之一。指阴盛格阳所致扰动不宁者。《类证活人书》卷四:“阴发躁,热发厥,物极则反也。……外台秘要云:阴盛发躁,名曰阴躁。”常伴见身体微热,面赤,躁扰欲坐井中,或渴不欲饮,脉沉而微等。宜用吴茱萸汤、理
亦称元气。包括元阴和元阳之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由先天之精所化,故名。它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通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泉源。《难经·三
病证名。《灵枢·忧恚无言》:“会厌者,音声之户也。”“人卒然无声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即卒失音。见该条。
病名。即三氧化二砷中毒。急性中毒多因突然吸入大量砒粉尘,或因药用、误服过量所致。前者主症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后者主症为烦躁如狂,心腹搅痛,头旋,欲吐不吐,或剧烈吐泻,面色青黑,四肢逆冷,甚则迅速昏
病名。指发生于夏季的温热病。可见于乙型脑炎等病。暑多挟湿,暑温则指暑热偏盛者。《温病条辨·上焦篇》:“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主要症状有壮热口渴,心烦而赤,汗多少气,脉象洪大等。病程中极
病名。①疟疾之一。《素问·疟论》:“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后世论温疟,复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因素有伏热,复感疟邪所致者。《金匮要略》:“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
病名。亦名经血暴下。指月经来潮量多,其势如水塘河渠之崩决。徐润之《最新三字达生续编》:“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曰经崩。”参见血崩条。
病名。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脱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