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脏镜源》4卷、《病源手镜》1卷,均佚。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该条。
出《子母秘录》。即没食子,详该条。
即肾阳。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腋下常湿仍臭生疮,谓之漏腋。”多由气血不和,湿热蕴蒸所致。其证腋下潮湿生疮有臭味。外用六物散(干枸杞根、干蔷薇根、甘草各15克,胡粉、商陆根、滑石各3克),共为细末,用
病证名。出《素女经》。亦名赤白漏下。指阴道漏下之血污,赤白相杂,淋沥不断。参见经漏条。
闷瘄之一。系饮食不节,食积内停,以致疹难透出的证候。其症面色微黄,四肢倦怠,吞酸嗳腐,身热口燥,胸膈痞闷,甚至肚腹坚实,昏睡气急,大便不通。治宜消食透疹,用宣毒发表汤去甘草,加山楂、麦芽以消其食;莱菔
见金匮钩玄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蚕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张氏医通》卷八:“肿于喉两傍者,为双鹅。”即双乳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