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嗜五味对五体(皮、肉、筋、骨、脉)的伤害。《素问·五藏生成篇》:“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胎(即皮厚而皱缩)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
证名。指上下臂关节、肌肉作痛。多由风寒湿邪侵袭、痰饮留滞、血不荣筋、阳气不足、气滞血瘀或提挈重物损伤所致。《证治要诀·臂痛》:“臂为风寒湿所搏,或饮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皆致臂痛,有肿者,有不肿者。…
指咳嗽在午前发作者。多由胃火犯肺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上半日咳,痰稠黄,胃火也。宜二陈汤加竹茹、贝母、石膏。”《张氏医通·咳嗽》:“上半日嗽,多属胃火,竹叶石膏汤降泄之。胃气虚者,补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调痈、调豆、手疽。指疔发生在大指者。证治见指疔条。②《疡科心得》谓蛇头疔之又名。
郁证之一。多由忧思过度,以致心脾气机郁结不舒。《类证治裁》卷三:“心脾郁,怔忡崩漏,归脾汤。”参见五脏郁证条。
即透穴法。见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多因产后气血亏损,虚火上扰所致。症见烦热少气,疲倦胸膈满闷,甚者虚烦不得眠。治宜清热除烦。用淡竹叶汤加人参。兼有躁动者,用当归补血汤加味。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医生。字恕子。四川叙永人。生活于18~19世纪间,秀才。志以医药济人,治学推崇喻嘉言,但不泥于一家。认为“学医贵在集众方之长而为己长”。临诊精思细察,处方遣药当机立断。兼善诗文,惜年未40
病证名。出《灵枢·终始》。又名子舌、子舌胀、舌。《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心脾有热,热气随脉冲于舌本,血脉胀起变生,如舌之状。在于舌本之下,谓之重舌。”即舌系带两旁的舌下腺肥大,俨如双重舌头,但较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