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兰花之简称,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兰花之简称,详该条。
见《本经逢原》。为灰碱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即法罗海,详该条。
书名。1卷,清·沈登阶撰于1892年。书中多连续治疗的医案,便于读者掌握治疗疾病的全过程,但沈氏论治及分析予后尚有可商之处。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谓此障之形“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蔽瞳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滑翳内障。详该条。
病名。指天时应寒反暖,人感而致的咳嗽。《医学心悟·咳嗽兼症》:“俗称热伤风咳嗽者,何也?答曰:热伤风者,如冬温之候,天应寒而反温,自人受之,则为头痛、喉肿、咽干、咳嗽之属,与正风寒之咳稍异。”治用止嗽
见《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为番泻叶之别名,详该条。
①《验方汇辑》卷十方。天竺黄、胆南星各15克,大黄(酒浸)6克,僵蚕9克,麝香0.9克,冰片0.6克。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生姜煎汤化下。治小儿时疫,发热昏沉作搐者。②见《伤寒
见《种子植物名称》。为香茅之别名,详该条。
心营热盛,又兼胃火铄津所致。症见高热,烦渴,心神不安,舌绛而中心干燥等。《温热论》:“再舌绛而中心干者,乃心胃火燔,劫铄津液。”治宜清气凉营。
书名。3卷。明·翟良撰。约刊于十七世纪。本书专论小儿痘疹的发病、证候及治疗。书中将痘科各症分类辨析,并参照古说,予以阐述。现存多种近代刊本,其中或改为4卷本,或改为《保赤全书》、《痘科汇编》等名称,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