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盆腔炎

盆腔炎

病名。系指子宫、输卵管、卵巢、子宫旁组织及盆腔腹膜等部位炎症的总称。以输卵管炎较为多见。根据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有急、慢性之分。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寒,少腹疼痛,带下多,月经不调等。这些证候分别归属于带下、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癥瘕产后发热热入血室等范围。急性期以发热、恶寒为主,兼有小腹疼痛,带下,苔黄脉数等症,宜清热利湿,化瘀解毒,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若属热入血室,寒热往来心烦喜呕等症,宜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加减。慢性炎症以带下为主症者,如湿从寒化,可用完带汤加减。湿从热化,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痛经或癥瘕为主症者,当以活血止痛,化瘀散结,用桂枝茯苓丸加减;亦可用千年健、追地风、川断、归尾、防风、乳香、没药红花血竭透骨草五加皮作腹部熥药法(上药为粗末,装纱布袋内蒸三十分钟,乘热敷下腹部,一日一次),或用红藤汤(红藤、败酱草桃仁赤芍蒲公英)作煎剂保留灌肠。其他结合临床症状辨证治疗。

猜你喜欢

  • 审视瑶函

    眼科著作。一名《眼科大全》、《傅氏眼科审视瑶函》。6卷,卷首1卷。明·傅仁宇撰。刊于1644年。卷首载眼科名医医案、五轮八廓及运气论;卷1~2总论眼科生理及证治大要;卷3~6将眼科病分为108症作了较

  • ①通利之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②病证名。指泄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参见泄

  • 经行音哑

    病证名。亦名经行声瘖,经来音哑。指每逢经行,声音嘶哑,甚至失音,经净后恢复正常的病证。多因肺肾阴虚,肝肾阴虚所致。若素体阴虚,经行之际,经水下泄,致肾水不能上承,肺失濡润,声门失畅,症见经引音哑、咽喉

  • 手太阳标本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马莳注:“手太阳小肠经之本,在手外踝之后,疑养老穴,标在命门之上一寸,疑是督脉经命门上十三椎悬枢。”

  • 鼻煤

    证名。系指鼻孔色黑如煤。见《疫痧草》卷中。由肺热炽盛、热毒熏灼鼻窍致鼻孔煤黑。症见鼻干、鼻气灼热、鼻翼搧动、鼻孔黑燥、口干欲饮。治宜清热泻火。可选用加减普济消毒饮。若鼻窍出血者,可酌加凉血止血之品。

  • 粟壳

    见《易简方》。为罂粟壳之简称,详该条。

  • 张养吾

    【介绍】:见张绍修条。

  • 直肠泻

    病名。指饮食不化随即泻出。又称直肠泄、直肠、直腹泄。《张氏医通·大小府门》:“药与食入口即泻下者,名直肠泻。”《医略六书·杂病证治》:“直肠泻,食入辄下完谷,参附理中汤加诃子、肉果、煨木香。”亦可用木

  • 气病

    指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症。见《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有虚实之分。虚由精气内夺,实由邪气偏盛。虚症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症可见气结、气郁、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 王德森

    【介绍】:晚清医家。字严士,又号鞠坪。昆山(今上海市)人。少年时开始涉猎医书,后将行医心得撰成《市隐庐医学杂著》1卷(1853年刊行),另编辑有《保赤要言》(1910年刊行)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