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沿经络路线出现的一种感觉传导现象。参见经络感传条。
出《灵枢·痈疽篇》卷九。即生于股骨及胫骨的附骨疽。详附骨疽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背正中线,当第四、五胸椎棘突之间。主治胸膈中气,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脏病,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等。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介绍】:见吴嗣昌条。
指十四种针刺的基本手法。见金·窦杰《针经指南》。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十四种。后世医家继承了窦氏的学说,并各有体会和发挥。如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爪而切之
①经外奇穴名。出《新针灸学》。位于项部,当斜方肌外缘,后发际下1.5寸处。主治后头痛,项强,落枕,肩胛疼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推拿穴位名。出《实用小儿推拿》。
受湿邪所伤而发病。分外感湿邪、湿浊内阻肠胃。参湿气条。
见《药物出产辨》。为山药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出《治疔大全》。因中指生疔,连及旁指而得名。证治见指疔条。
即紧提慢按。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