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苏药材志》。即荠菜,详该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即鼻疳疮,详该条。
病证名。见《血证论》。妇人有胎,复得咳嗽,发热骨蒸,或吐血,或梦交,名为抱儿痨。多因孕妇平素阴虚,孕后血聚养胎,耗其气血,阴血不能上承,肺阴亏损,出现咳嗽,甚则五心烦热,胎动不安。如久嗽不愈,可成痨嗽
【介绍】:晚清医家。字子雨。江苏扬州人。为当代名医,撰述有《脉说》、《难经正义》、《伏气解》、《痧疹辑要》等书,并参订《脉诀乳海》、《伤暑全书》等书。
即伏暑。《时病论》卷五:“伏天所受之暑者,其邪盛,患于当时,其邪微,发于秋后,时贤谓秋时晚发,即伏暑之病也。……其脉必滞,其舌必腻,脘痞气塞,渴闷烦冤,每至午后则甚,入暮更剧,热至天明得汗,则诸恙稍缓
①义同废。是一种中风后遗症。《金匮要略》称作中风痱,一般叫风痱,类似偏枯。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瘫痪,身无痛,或有意识障碍。以手足痿废而不收引,故名。《灵枢·热病》:“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
运气术语,见《类经图翼》。对化与“正化”共同说明十二支化生六气的道理。如巳亥所以化生厥阴,系因厥阴属风木,木生于亥,故正化于亥,但亥与巳相对,故又对化于巳。因此,十二地支中巳与亥同为厥阴风木司天之年。
【介绍】:见杨介条。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连滞经久,差而复发,故名久痔。”多因脏腑久积热毒,流注于大肠而致。证见肛边肿痒,或生疮瘘,脓血间下,经久不愈或愈而复发。
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因黑睛中央“高而绽起,如螺蛳之形圆而尾尖”(《证治准绳·杂病》),故名。即旋螺突起。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