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石韦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食积咳嗽。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石斛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正气极虚之时,反见实证的假象。如内脏气血不足,运化无力,而出现腹满、腹胀、腹痛、脉弦等类似实证的现象。《景岳全书·传忠录》:“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如病起七情,或饥饱劳倦,或酒色所伤,或先天
见《云南中草药》。为棕榈子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滋阴解表。是对素体阴虚而患外感表证的一种治法。症见心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等,处方由养阴药与解表药组成,如加减葳蕤汤。此方发汗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留邪。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王瓜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凛慄恶寒。《灵枢·口问》:“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慄。”参见振寒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手心毒见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