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积滞

积滞

病证各。指宿食不消,停积而滞的疾患。明·丁风《医方集宜》:“积滞之病,面色萎黄腹胀浮肿,多睡食少,大便滞涩,小水如油,或吐泻酸臭,皆积之证也。”多由乳食哺养不节,过食生冷、甘肥、坚燥之物,脾胃不能消化,停滞胃肠。外为风寒所伤,滞而成积。积久不化,则可出现长期低热不退;发热时间不规则,或朝热暮退,或夜重日轻,面黄消瘦;日久失治,则成虚羸。治疗:宜消积导滞以治标,补脾理气以治本。治标,积滞轻用保和丸加减,枳滞重而大便秘结不通者,用小承气汤攻下宿食;治本用异功散化裁。针灸可取足三里关元内庭等穴。按摩分阴阳,推三关,退六腑,推补脾土,掐四横纹等。

猜你喜欢

  • 五液

    ①五脏所化生的液体,即汗、涕、泪、涎、唾。《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参五脏化液条。②指水谷所化生的津液,包括汗、溺、唾、泪、髓等五种(《灵枢

  • 尿孔

    尿道外口。

  • 食饱咳

    病名。指饱食后发咳嗽。多因脾胃虚弱所致。《不居集》卷十五:“食饱咳,每一食饱则发咳嗽,此脾胃虚寒也。宜用《千金》温脾汤。若咽中痛而声鸣者,加干姜一两。”参见咳嗽条。

  • 喉痧

    病名。《重辑烂喉痧辑要》:“栏喉痧一症,发于冬春之际,不分老幼,遍相传染。发则燥热烦渴,密桃红,宛如锦纹,疼痛肿烂,一团火热内燃。”即烂喉痧。详该条。

  • 泄如蟹渤

    证名。指便下多气泡如蟹沫状。见《世医得效方》卷六。为气痢证候之一。详见该条。

  • 奶母草

    见《卫生简报》(3):11,1971。为飞扬草之别名,详该条。

  • 生扯拢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糯米藤之别名,详该条。

  • 奶参

    ①见《广西中药志》。为山海螺之别名。②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土党参之别名。各详该条。

  • 舌麻

    证名。指舌有麻木的感觉。《嵩崖尊生书》卷六:“血虚亦舌麻,火痰居多,审因施治。”《证治汇补·麻木章》:“脾肾亏,湿痰风化乘间而入,均使舌本麻木。”参见舌痹条。

  • 马云从

    【生卒】:约1630~1705【介绍】:清眼科医家。名化龙。山东益都人。少因病目废读,后王万化传《孙真人眼科秘诀》治愈目疾,以眼科为业。悬壶青州,名重于时。编撰有《眼科入门》、《眼科阐微》、《注孙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