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科启玄》卷七:即气漏、风漏、阴漏、冷漏、痔漏、血漏、瘘漏、痿腮漏的合称。详各条。
见国医百家条。
证名。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患者不食,先吐清水,后吐绿水,进而吐黑水、吐臭水,系胃气欲绝所致。《张氏医通》卷四:“呕吐大痛,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先用理中汤,后用旋复花煎汤调服代赭石。
病证名,指小儿头发干枯而不光泽者。《太平圣惠方》第四十一卷:“足少阴之经血,外养于发,血气盛则光泽,若虚则血不能养发,故无光泽。”多见于小儿慢性消耗性疾病,亦有因气血不足而致者。发乃血之余,气血不荣于
即火盛刑金,详该条。
出《广西志》。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五。即生于环跳穴处的附骨疽。详附骨疽。
见《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党参之处方名,详该条。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头痛》。亦称脑鸣、头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