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清·金德鉴《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受风热酒毒湿痰而起,牙龈里两边生痈,致舌短大。”多由风热痰火上灼而成。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黄连解毒汤、清胃散、粘子解毒汤、甘露消毒丹等加减。参见舌痈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脾肾阳虚以致白带日久不止,量多,质清稀,脐腹冷痛。治宜温阳止带。方用九霄丸(艾叶、牡蛎、龙骨、干姜、当归、吴茱萸、白芍、山药、白石脂)。
【介绍】:见姚能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即目昏。详该条。
病证名。①水气流溢于皮肤而致的水肿。《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肿满,由将养不调,肾脾二脏俱虚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脾主土候肌肉而克水,肾气不能传其水液,脾虚不能克制于水,故水气流溢于肌肤,故令
【介绍】:见高濂条。
出《本草拾遗》。为问荆之别名,详该条。
指宋代针灸家马丹阳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十二个治病要穴。《针灸大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
秦代主管医药的官员。杜祐《通典》:“秦有太医令丞主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