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以里急后重为突出的痢疾。《诸病源候论》卷十七:“重下利者,此是赤白滞下利,而挟热多者,热结肛门,利不时下而久气,谓之重下利也。”治宜清热活血。用芍药汤加减。
唐代太医署中一种职称。署中共设24名药童,其职责为协助主药整理药品,官阶从八品下。
名词。出《洞玄子》。指大阴唇。
病证名。指妇女产后而患眼疾者。《证治准绳·杂病》:“产后百脉皆动,气血俱伤,太虚不足,邪易以乘,肝部发生之气甚弱,血少而胆失滋养,精汁不盛则目中精膏气液皆失化源,所以目病者多。”证见两眼干涩,视物昏渺
见《补阙肘后方》。为水苏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蠹疽。见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蕨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因气血不畅而引起的四肢浮肿。《素问·阴阳别论》:“结阳者,肿四支。”《宣明论方·结阳证》:“四肢肿,四肢热胜则肿,四肢者,谓诸阳之本,阳结者,故不行于阳脉,阳脉不行,故留结也。”治宜犀角汤等方
即指纹深沉。主病邪在里。
【介绍】:见曾世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