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证目先赤痛多泪,后睑渐肿硬,如复一酒杯于眶上者。”即肿胀如杯。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见该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木槿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渤海(今河北省境内)人,余未详。
古病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又称注病。疰有转注和留住的意思,指一些具有传染性和病程迁延的疾病。《金匮翼·诸疰》:“疰者,住也。邪气停住而为病也。皆因精气不足,邪气乘之,伏于筋脉,流传藏府,深入骨髓
即女膝,见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鹿肾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衍义》。即滑石,详该条。
即肾虚。详该条。
【生卒】:537~617?【介绍】:隋代医生。高阳(今河北高阳东)人。因母疾,览医方,以医术名闻乡里,曾任梁、陈、隋之员外散骑侍郎(较高级的近侍官),隋炀帝每病,即请智藏诊治。年八十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