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即现代医学外科之痈。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
前胸部。《素问·刺热篇》:“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百会疽。见该条。
指脾胃。《脾胃论》:“津液至中宫变化为血也。”脾胃属土而居中,故称之为中宫。
即便血。《灵枢·百病始生篇》:“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详便血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黄皮果核之简称,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麻柳叶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860【介绍】:唐代医家。847~860年(宣宗时期)太医,宣宗追求长生不老之药,李与方士炼丹进献,帝饵之而背生疽。懿宗立(860年),将李与方士王岳、虞紫芝等俱诛死。
炁,同气。脐带的别名。
通导大便的方法。与导便同义。是把液体药物灌入肠中,或把润滑性的锭剂塞入肛门内,以通下大便。如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