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肌肤甲错

肌肤甲错

证名。皮肤枯燥如鳞甲交错之状。多因干血内结、痈脓积滞,津血不能外荣,或因温邪久留,阴液耗伤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肌伤,劳伤经络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诸病源候论·肠痈候》:“肠痈者,由寒温不适,……血气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血肉腐坏,化而为脓。其病之状,小腹重而微强,抑之即痛,小便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其身皮皆甲错,腹皮急,如肿状。”《温病条辨·下焦篇》:“邪气久羁,肌肤甲错。”治疗有干血者,用大黄虫丸;肠痈脓滞者,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温邪久覊所致者,用复脉汤等。

猜你喜欢

  • 上门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幽门,见该条。

  • 哑胎

    病名。明·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忽然不语者,谓之哑胎。”参见子瘖条。

  • 蜜糖

    见《本草蒙筌》。即蜂蜜,详该条。

  • 出《素问·刺热篇》等篇。指脊柱骨的分节。

  • 肉节

    指肌肉与骨节相连部位。《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

  • 存真图

    书名。见《郡斋读书后志》。又名《存真环中图》。1卷。宋·杨介编。“存真”指脏腑的图象,“环中”指经络在体内的环行。这是十二世纪初,北宋封建统治者利用被处决的尸体,遣医并画工绘图,又经杨介考订校正成书。

  • 胡本草

    书名。见《新唐书·艺文志》。7卷。唐·郑虔撰。《本草纲目》称本书所收“皆胡中(泛指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以及西域地区)药物”。已佚。

  • 导法

    通导大便的方法。与导便同义。是把液体药物灌入肠中,或把润滑性的锭剂塞入肛门内,以通下大便。如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等。

  • 中流砥柱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以腋部夹紧患肢的腕部向后牵拉,一手托住患肘鹰嘴部,另一手挟置患肩并缓稳柔和地向前推。适用于肘部疾患。

  • 肺黄

    三十六种黄之一。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肺黄者,眼目白色,头面微肿,鼻衄不止,多涕憎寒,遍身生赤粟子,壮热,腹胀胸满,上气。若粟子紫黑色及肿者,难治。”治宜用栝蒌散方及瓜蒂末搐鼻出黄水等法。②《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