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阳头痛

肝阳头痛

病证名。指肝阳上扰所致的头痛。《类证治裁·头痛》:“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症见头角及巅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等。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珍珠母丸等。《医醇賸义·诸痛》:“有因于火者,肝阳上升,头痛如劈,筋脉掣起,痛连目珠,当壮水柔肝,以熄风火。”用羚羊角汤龙胆泻肝汤等方。本证常见于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眼原性头痛等疾患。参见头痛条。

猜你喜欢

  • 产后发狂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狂越。详该条。

  • 保宜大夫

    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三品。

  • 五痫神应丸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即五痫丸,见该条。

  • 两丸冷

    证名。丸,即睾丸。见《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又称两外肾冷。多因肝经湿热所致。症见睾丸冷,或前阴、尻臀皆冷,阳痿,阴汗如水,小便淋沥或黄或赤臊臭。《证治准绳·杂病》:“溺黄臊臭淋沥,两丸如冰,阴汗浸,

  • 眼系

    《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即目系。详该条。

  • 忍寒草

    出《洪氏集验方》。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 降法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指向下拉或向深部用力按压一类的手法,使有突出或高凸形状的病变部位恢复原状。

  • 大寒

    二十四节气之一。《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的最冷时期。

  • 刘宗序

    【介绍】:见刘伦条。

  • 饮食三化

    三化,指火化、口化、胃化。火化,指食物烹煮熟烂,即食物由生到熟的烹调加工过程;口化,指食物在口腔内的咀嚼过程;胃化,指食物蒸变传运、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见曹庭栋《老老恒言》引《华佗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