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转筋。详该条。
隋唐时期医药机构的职称。隶属于太医署。掌管药园的全面工作,共2人。参见药园条。
【介绍】:宋代医僧。丹阳(今江苏丹阳)人,住普宁寺,以通晓医术负有盛名。
针刺手法名。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进针得气后,向上下左右四方斜刺,每方均按浅、中、深三层行三进一退的“钻剔”动作。有通行经脉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经脉壅滞之症。
病名。①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肺疸,饮少,小便多。”一名膏疸。参见膏疸条。②《辨证奇闻》载述肺疸为肺气虚,失其清肃之令,不能通调水道,以致湿热逗留而发黄者。症见鼻塞不通,头面俱黄,口淡咽干,小
见《中药志》。即芥子,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圣济经解义》10卷,已佚。
病证名。指肠澼(痢疾古称)所致的便血。《脾胃论·肠澼下血论》:“肠澼者,为水谷与血另作一泒,如桶涌出也。”详痢疾、血痢条。
证名。指外感热病斑出发黑之证。由热毒炽盛所致。证属危重。《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剧者黑斑出,十死一生。”《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黑斑而光亮者,热胜毒盛,虽属不治,若其人气血充者,或依法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胆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