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饮之一。因饮邪停留于胁肋部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或兼干呕、短气等。治宜逐饮为主。
病名。见《医学心悟》卷四:“肺绝喉痹,凡喉痹日久,频服清降之药,以致痰涎塞于咽喉,声如曳锯,此肺气相绝之候也。”治宜以人参加橘红煎服。
见《滇南本草图谱》。为狗屎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蛞蝓之别名,详该条。
指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壮火散气。”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能远怯近症。详该条。
自我推拿方法。即干浴。见该条。
指动作多变,辗转不安的症状。《灵枢·癫狂》:“饱则善变。”
【介绍】:见皇甫谧条。
证名。《医门补要》卷中:“肌肉如铁,胸腹串痛,按之有跳跃之处。……针刺不得入,此真气已竭,血不流行,则肌肉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