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囟填、囟陷的合称。《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囟肿为热,以黄柏膏涂足心涌泉穴;陷则为冷,以半夏涂手心妙。”详囟填、囟陷条。
病名。古代封建贵族为追求长生而恣意服石硫黄或含硫黄丹石药过多中毒。《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硫黄毒的药物。如金星草、胡麻油、米醋、飞廉、细辛、余甘子、乌梅、黑铅、铁浆、朴硝、猪血、羊血、冷猪肉、鸭肉、猪脂
即骈指押手法,见该条。
见《南京民间药草》。即芦根,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高点处。主治卒病恶风,失欠,肉痹等。艾炷灸3~5壮。
①见《广西中药志》。为山海螺之别名。②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土党参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又称多卧、善眠、多眠、多寐。指困倦欲睡,忽忽喜眠之症。多因湿胜、脾虚、胆热所致。湿胜者,兼见肢体虚浮或沉重,或大便溏薄,脉多濡缓,宜胃苓汤、平胃散等方。脾虚者,兼见四肢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蜘蛛之别名,详该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山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太阴经阴络之称。《素问·皮部论》:“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张景岳注:“关者,固于外;蛰者,伏于中。阴主藏而太阴卫之,故曰关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