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纲目》。又名石碱、花碱、水碱。为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咸、苦,温。软坚,消积。①治积块,噎膈反胃。内服:3~9克,入丸、散。②治疣赘,研末调敷;虫牙痛,研末填
出《王节斋公胎产》。多因平素气血两虚,复加产后劳伤,中气益虚所致。治宜大补气血。方用《傅青主产后编》加参生化汤合补中益气汤。
【介绍】:明医家。关西(陕西?)人。酷爱奇方,凡所征得,则汇之成帙,随证施用,取效良多。后又得《经验秘方》(1514)、《经验药方》(1510)、合为《良方类编》(1520)。中有三子养亲汤、打老儿丸
病名。出《外科问答》。即蓆疮。见该条。
即紫金锭,见该条。
解剖学同名骨。位于头前上方。
为一软骨,状如马蹄,系于舌根,筋脉相连。司舌之活动,与饮食和发音均有关系。
【介绍】:见张培明条。
见《泉州本草》。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即五色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