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经

脉经

脉学著作。①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10卷。卷1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2、3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4决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5述仲景、扁鹊脉法,卷6列述诸经病症;卷7~9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7以伤寒热病为主,卷8为杂病,卷9为妇产科、小儿病证;卷10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脉。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今已亡佚。《脉经》经宋·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均有所更动。此书刻本颇多,建国以来,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先后有影印本刊行。②《内经》以前的脉学著作。《素问·示从容论》:“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③黄公兴秦承祖康普思(以上见隋书·经籍志》)、王子颙、甄权(以上见《新唐书·艺文志》)、李勣(见《崇文总目》)等均撰《脉经》,均佚。《濒湖脉学》、《脉诀汇辨》等所列“考证书目”中有蔡西出《脉经》,亦未见。

猜你喜欢

  • 支法存

    【介绍】:晋代医家。本为胡人,生长广州,善医术,尤善治脚气病,撰有《申苏方》,五卷,已佚。

  • 平胃二陈汤

    见《症因脉治》卷二。即苍朴二陈汤,见该条。

  • 响惊

    病证名。惊风之一。清·许宣治《许氏幼科七种》谓小惊风发搐“发热目窜,忽然抽掣啼叫者,俗名响惊。”治宜清痰热,平肝风。用《怡堂散记》方:连翘、赤芍药、炒山栀、天麻、钩藤勾、桔红、半夏、代赭石、茯苓、甘草

  • 筋为刚

    出《灵枢·经脉》。筋性刚劲而坚韧,有约束骨骼的功能。

  • 胁下痛

    证名。指季肋部疼痛。《灵枢·本藏》:“肝偏倾则胁下痛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参见两胁痛、两胁下痛、留饮各条。

  • 目瞤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谓目睑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即胞轮振跳,详该条。

  • 狗屎灵香

    见《广东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 和阴阳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按摩经》。又名合阴阳、合二气。用拇指由小儿腕横纹两端向中间合推。有和气血、消痰涎等作用。《小儿按摩经·手诀》:“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 王镜泽

    【介绍】:见王开条。

  • 肝血虚

    又称肝血不足。指肝藏血不足的证候。肝主藏血,血属阴,故血虚或肝阴虚均可出本证。临床表现有血虚或肝阴虚的见证,并有虚烦失眠,多梦易惊恐,月经不调等症。治宜补血养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