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至宝三鞭丸

至宝三鞭丸

南宋宫廷御用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鹿鞭、海狗鞭蛤蚧海马、广狗鞭、鹿茸人参、青花桂、沉香龙骨阳起石覆盆子补骨脂桑螵蛸菟丝子饼、远志淫羊藿蛇床子牛膝川椒白芍当归冬术茯苓杜仲炭、甘草何首乌肉苁蓉狗脊芡实黄芪巴戟天生地黄熟地黄泽泻黄柏小茴香牡丹皮九节菖蒲山药甘松。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或9克,每次一丸,一日一次,早饭前或临睡前开水送服。功能生精补血,健脑补肾。治体质虚弱,肾亏腰痛遗精阳萎,血虚头晕惊悸健忘畏寒失眠,气虚食少等症。

猜你喜欢

  • 医林

    即医界。

  • 加味连理丸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方。白术二钱,人参、茯苓、黄连、干姜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胃热脾虚,口糜气臭,腹泻。

  • 东医

    朝鲜、越南等国对中医的称谓。远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医学与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医学已相互交流。十七世纪初,朝鲜出版的一部医学巨著取名《东医宝鉴》。目前在朝鲜和越南等国,都设有东医研究机构。

  • 朱君辅

    【介绍】:见朱佐条。

  • 血虚盗汗

    证名。指阴血不足引起的盗汗,属于阴虚盗汗范围。《薛立斋医案全集·保婴撮要》:“当归六黄汤治血虚盗汗,内热晡热者。”参见阴虚盗汗条。

  • 乳旁

    推拿穴位名。即奶旁。见该条。

  • 尤生洲

    【介绍】:见尤乘条。

  • 血虚痰

    因血虚所致的痰证。《症因脉治》卷二:“血虚痰,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六脉细数。”治宜养血化痰。方用加减四物汤加贝母、杏仁、青黛等。参见痰证条。

  • 灸血病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大便下血,灸第二十椎,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名灸血病。位于第三骶骨嵴之高点处。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妇人血崩等。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 神农本草经会通

    药物学著作。明·滕弘辑于15世纪末。10卷。此书分草、木、果、谷、菜、玉石、人、兽、禽、虫鱼十部,载药958味,分述诸药性味、功效及采集,内容多辑自《证类本草》及金元诸家本草。现有1617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