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即李核仁,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秫米之别各,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冲门。见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糯米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江西波阳县人。博览群书,精于脉理,善于记忆选方,治病效果较好。
见《东垣试效方》卷七。即润肠汤第二方,见该条。
证名。即白眼痛。《审视瑶函》卷三:“白眼痛有表里等症,或疼极而痛,从外走内者,宜温之散之;有不红肿而涩痛者,火伏气分,泻白散为主;有白珠变青蓝色,乃郁邪蒸逼,走散珠中,亟宜调气以养之。”详白眼痛条。
【介绍】:明医家。字逸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以善医知名。少时尝献书于邢经略,邢奇之,置为裨将,令其督兵海上,以功升游洋将军。后以父、祖相继殁,母孀弟幼,遂退而发箧读禁方,尽得要秘。数年后名大起,治
即阳明腑证。详该条。
古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即蛊注痢,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