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丹溪心法·喘》。即胃虚喘。详该条。
出《庚辛玉册》。为藜之别名,见该条。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猪羊靥(暖水洗,去脂膜)十对,海藻、海带各二两,琥珀、麝香、木香、丁香各二钱半,珍珠半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睡前热酒送下。治瘿气。
【介绍】:见李世英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白膜蔽睛之俗称,详该条。
病名。出《鲍氏验方新编》卷一。即锐毒,见该条。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方。竹沥一斗四升,独活、芍药、防风、茵芋、甘草、白术、葛根、细辛、黄芩、川芎各二两,桂心、防己、人参、石膏、麻黄各一两,生姜、茯苓各三两,乌头一枚。为粗末,以竹沥煮取四升,分六次服
刺法术语。与“推而纳之”对举。《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动而伸之,是谓泻。”意指针刺得气以后,将针转动向上抽引,这是针刺泻法操作要领。
【介绍】:南宋人。撰有《神圣集》3卷,已佚。
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即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