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介绍】:见姚浚条。
见《中药志》。为猪牙皂之别名,详该条。
见艾卷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华山矾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其疮有脓汁,焮赤痒痛。即疥疮之形大者。详该条。
痰证之一。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其症痰出如稀涎。因脾虚不运而致。方用参术健脾丸。参见痰证条。
病名。即膈消、上消。《兰室秘藏·消渴门》:“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逆调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于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参见上消、膈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