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妊娠以后发生的肢体肿胀。根据肿胀部位和症状的不同,有子肿、子气、子满、皱脚、脆脚、胎水肿满等名称。详各条。
病名。《喉科杓指》卷二:“凡伏寒之症,其色必紫,治法同伏寒喉痈。”乳蛾之因于寒邪内伏、复感外邪而发者。治宜温散寒邪。可选用荆防败毒散、九味羌活汤等加减。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薛铠《保婴撮要》。又名舌舒。指患儿舌头不断地伸出口外,伸出较长而缩回较慢或久而不收者。与随露随收之弄舌,有所区别。舌乃心之苗,心经有热,引起舌头干涩而紧,故时时吐出,以图舒缓。临床上不仅
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借喻。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的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五。即香连丸第四方。见香连丸条。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涎为脾液。参见五脏化液条。
即温肾。详该条。
病证名。指经期阴道流出黄绿色的液体。清·何应豫《女科备考》:“月经来如胆水,五心作热,腰痛并小腹痛,面色萎黄,不思饮食,乃气血虚弱。先用黄芩散(黄芩、川芎、当归、甘草、知母、花粉)退其热,后用调经丸(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大惊卒恐,则精神内损,肾气受伤,气陷于下。肾主藏精,肾气损则精气法,可致惶恐不安,骨痠痿弱,滑精或小便失禁等。《灵枢·安神》:“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痠痿厥,精时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