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泉州本草》。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即陈皮厚朴汤,见该条。
见《陕西中药志》。为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胞肿睛突之候。清·王子固《眼科百问》:“泡肿者脾湿也,当消其湿。丝络红者心热也,当清其热。突睛者肝实也,宜疏其肝。”参见突起睛高条。
【介绍】:见沈明宗条。
舌根灰色,中红,尖黄苔。为肠胃燥热,阴液耗伤之候。症见发热,口渴,谵语,大便秘结。宜急下存阴(见《伤寒舌鉴》)。
①泛指切脉时指下有脉的跳动感。②疮疡辨脓扪诊方法之一。即引手。见该条。
系指耳轮之垂下处。即耳垂。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任脉之别。《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鸠尾穴),下鸠尾,散于腹。”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腹部皮肤痛;虚则腹部皮肤搔痒。
病名。出顾呜盛《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三。即土栗。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