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亦称口僻。指口唇歪斜于一侧的症象。出《灵枢·经脉》。多由风寒阻滞经脉所致。《诸病源候论·风口候》:“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诊脉浮而迟者可
病证名。指瘀血内停所致的胁痛。见《医钞类编·胁痛门》。《证治准绳·胁痛》:“死血者,日轻夜重,或午后热,脉短濇或芤,桃仁承气汤加鳖甲、青皮、柴胡、芎、归之属。若跌扑胁痛者,亦是死血,宜复元活血汤、破血
病名。见《奇效良方》卷六十二。指喉疾状如蜂者。多由痰毒邪火,上冲咽喉所致。《咽喉经验秘传》:“蜂子毒或在脸腮痒烂,或在喉间舌下作臖,色黄如蜂。”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黄连解毒汤、清胃散等加减。
【介绍】:即葛玄。见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皰,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类似囊肿性痤疮。
见《四川中药志》。即红花,详该条。
①推拿穴位名。位于两眉上缘。出《小儿推拿广意》。《厘正按摩要术·立法》:“坎宫在两眉上,蘸汤由小儿眉心分推两旁,能治外感风寒。”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作用,用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②八卦之一。参
见《四川中药志》。为西番莲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经集注》。即枣树根,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木香、藿香、砂仁、豆蔻仁、甘草。水煎服。治胃气不顺,忽然发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