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荠菜花之别名,详该条。
①阻塞不通。《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当隔,隔者当写。”谓阳气蓄积,阻塞不通,用泻法治疗。②病证名。饮食不下,大便不通的隔证,又称噎膈。《素问·阴阳别论》:“一阳发病……其传为隔。”“三阳结谓之隔。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虎骨胶之简称,详该条。
白苔中有两条黑色苔纵行排列的舌象。苔润不干者为虚寒证。多因中焦虚弱,寒邪外袭,入于肠胃,饮食停滞,中焦不通所致。如见白苔黑干者,此为寒邪化火,热阻脾胃之实热证,宜予细辨(见《伤寒舌鉴》)。
病名。一作痹。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指皮肤、肌肉麻木不知痛痒或手足酸痛等症。《医林绳墨·痹》:“久风入中,肌肉不仁,所以为顽痹者也。”参见痹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即荷包花,详该条。
病名。即生于肘部上端的肿瘤。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
【生卒】:708~833【介绍】:唐代杰出的藏族医学家。公元708年,出生在西藏堆龙德庆地区。曾任藏王松赞干布的御医。对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曾多次到祖国内地和印度等邻近国家和地区学习医学,集
书名。7卷。明末张卿子参订。张氏推崇成无己,认为成氏《注解伤寒论》“引经析义,尤称详冾,虽牴牾附会,间或时有,然诸家莫能胜之”(见凡例)。遂据此本旁采朱肱、许叔微、庞安时、王履、王肯堂等诸家学说,以补
出《崔氏纂要方》。为槲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