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P。《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本经足大趾的内侧端(隐白)起始,经核骨(第一跖趾关节)后面,向上到达内踝骨的前边(商丘),在三阴交穴处与足厥阴足少阴两经交会,再沿胫骨内缘,向上交叉浅出于足厥阴肝经的前边,经过膝关节,沿大腿内侧前边,进入腹腔,入属脾脏,联络胃府,再向上贯穿膈肌,挟食道两旁,连系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通过膈肌,流注心中。脉气由此与手少阴心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舌根强痛,腹胀嗳气,胃痛,呕吐心烦泄泻黄疸,身体沉重,动作不利,不能卧,膝股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用等(图76)。

图76

猜你喜欢

  • 偏肾

    症名。即单侧阴囊肿大的病证。明·周慎斋《慎斋遗书》卷九:“疝偏于左右名偏肾。”

  • 营气同病

    温病辨证。邪热已传入营分,仍有气分证,称营气同病。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

  • 骨节闪脱

    病名。即脱臼。《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五:“凡坠堕颠扑,骨节闪脱,不得入臼,遂致蹉跌者,急须以手揣搦,复还枢纽,次用药调养,使骨正筋柔,营卫气血不失常度。”参见脱臼条。

  • 下搭手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肾俞发、腰疽、连肾发。指有头疽生于腰部肾俞穴(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脊柱旁三寸)处,患者手由下可搭着者。证治见有头疽。

  • 失精家

    指经常梦遗或滑精的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

  • 养生导引法

    气功著作。撰者不详。1卷。明·胡文焕校订。刊于1592年。此书分中风、风痹、心腹痛、补益等27门,详述诸病导引法119种。对明以前各种功法予以系统归纳,对同一病证,列出多种导引法,以利辨证施功。现存明

  • 此事难知

    书名。2卷。元·王好古撰于1308年。本书系王氏编集其老师李杲的医学论述,包括属于基础理论的经络、脏腑、病理、病源以及有关临床辨证、治法等内容,其中对伤寒六经证治叙述尤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杲的学术

  • 痎疟

    病名。①即疟疾。出《素问·疟论》等篇。①疟疾的通称。《圣济总录·疟病门》:“痎疟者,以疟发该时,或日作,或间日乃作也。……寒温瘅疟,动皆该时,故《内经》统谓之痎疟。”②指间日疟。《说文解字》:“痎,二

  • 程孟博

    【介绍】:见程约条。

  • 病证名。详厥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