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膀胱经而成的脚气。症见头痛,目脱,项强,腰脊连体枢、循髀外出外踝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皆痛。若风胜者,自汗;寒胜者,无汗、痛甚;暑胜者,热烦;
《素问》篇名。大奇是比较《奇病论》扩大的意思。本篇专论奇难疾病的脉症,并指出从脉象的变化认识疾病的机理。文中还把各脏腑经脉精气不足而表现出的脉象及预后作了说明。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北宋医家。字吉老。泗州(今安徽盱眙)人。崇宁年间(1102~1106年)泗州杀刑犯,郡守李夷行派遣医生、画工剖腹观察,将所见绘成图,杨介一一加以校正,作《存真图》1卷。对人
【介绍】:见朱有治条。
①通吭、肮。人颈的前部;喉咙。②亢进、强盛。如“阴虚阳亢”、“亢则害,承迺制。”
病证名。小儿内有积热所致的痫证。《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五卷:“夫小儿热痫者,由气血不和,内有积热之所致也。”其症口眼相牵,手足抽掣,腰背强直,口中吐沫,鼻里作声,颈项反张,壮热啼哭。治宜退热除痫。用羚角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山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风热门》。指风热壅盛所致的头痛。症见头痛而头目昏眩。治宜祛风清热,如羌活汤、芎芷汤等方。参见头痛条。
推拿手法。揩擦揉摩穴位。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介绍】:清代医生。字青霏。长洲(今江苏苏州西南)人。对痧胀的证治有独到见解,撰有《脉药联珠药性考》及《古方考》(有1795年合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