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软下疳

软下疳

性传播疾病之一。多由交媾不洁,传染而得,或感受湿热之毒,侵蚀皮肤粘膜而成。男性好发于包皮内外、包皮系带、冠状沟、阴茎体与龟头等处。女性多发于阴道口、阴唇系带、前庭和阴蒂等处。初起为炎性小丘疹,周围绕以鲜红斑,继则变为脓疱。破后形成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参差不齐,自觉疼痛,表面有脓液,易出血,溃疡基地较之硬下疳软。女性很少有痛感,尿液经过溃疡时有烧灼感。由于自身接种,皮损周围可出现二至五个成簇的卫星溃疡。常合并腹股沟淋巴结炎、包茎和嵌顿包茎等。治宜清热解毒利湿,内服土茯苓汤(土茯苓忍冬藤板蓝根威灵仙山豆根草河车、白藓皮、甘草)或黄连解毒汤。外用鹅黄散(详沿肛痔条)或下疳散。

猜你喜欢

  • 五云子诊腹法

    见诊病奇侅条。

  • 胃脾汤

    《外科正宗》卷四方。白术、茯神、陈皮、远志、麦门冬、沙参各六分,五味子、甘草各五分。水煎,食远服。治因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如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之葡萄疫,日久而虚者。若虚

  • 冷瘼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又名冷丹,为丹之一种。古人以色赤者为之丹,色白者谓之冷瘼。由火毒内蕴未发,肌肤外受寒邪郁遏而致。肤见白斑块,或成片如饼,无热无痛,游走不定。治宜内服乌药顺气散,外用生姜擦患处

  • 医缓

    【介绍】:春秋时秦国名医。据《左传》记载,晋侯有病,先召巫来医治,无效。后来求医于秦,秦王派医缓为晋侯治病。医缓指出病在“膏之上、肓之下”,病重不治。后世以“病入膏肓”形容不可救药的病态或疾病,即源于

  • 芦中人

    【介绍】:见卢之颐条。

  • 接法

    正骨八法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接,连接和接续之意。即运用手法或借助器械,使断骨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的方法。

  • 黑眼病

    证名。指黑睛部位病痛。详目痛条。

  • 紫苏流气饮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一方。紫苏、黄柏、木瓜、槟榔、香附、陈皮、川芎、姜厚朴、白芷、制苍术、乌药、荆芥、防风、甘草、独活、枳壳各等分。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治肾气游风。

  • 胳肢窝

    即腋窝。《伤科补要》:“腋者,肩之下胁之上际,俗名肐(胳)肢窝。”

  • 桐子

    见《本草纲目》。为油桐子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