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素问·上古天真论》:“视听八达之外。”
鼓膜之俗称。在耳孔之底,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参见耳及皮膜条。
出《名医别录》。为长石之别名,详该条。
方书名。4卷。清·蒋杏桥编集。刊于1858年,卷1便易方及急救方;卷2介绍小儿痘、麻诸方为主;卷3诸痛方、外科方、诸伤方、妇人方;卷4《达生篇》举要,血、痰、嗽、喘及小儿方。全书选集大多为民间验方,少
见《中药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因新产血虚多汗出,易中风邪,血虚不能濡养筋脉,风邪易于化燥伤津,故令病痉;亡血汗多腠理不密,寒邪乘虚侵袭,正气内
皮肤针之一。将毫针集簇成丛,外加捆扎,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
【介绍】:清代医家。履贯未详。字若瑛。辑有《方便书》10卷,未见流传。
病证名。又名疳蚀疮。指承浆部位成片赤烂。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生于唇下,或小儿赤烂,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重者以青蛤散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