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长平

猜你喜欢

  • 火病咽痛

    病证名。①由于肺胃实火上升所致者,其证发作迅速,疼痛剧烈,局部充血严重,甚至出现脓性分泌物,常伴有全身症状。脉数苔黄而燥,治宜清热泻火,方用粘子解毒汤加减。即现代的急性咽炎。②专指结核性咽炎喉炎而言者

  • 杂疫证治

    书名。2卷。清代作品。不著撰人(或题清·刘一明辑),撰年不详。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所谓“杂疫”,亦即广义的瘟疫。此书主要根据《松峰说疫》、《敬信录》等书记载,论述杂疫72证证治。治法包括方药、外

  • 夹喉痈

    病名。系指痈发于喉之两旁,夹喉而生,故名。多由肝胃火毒上炎所引起。《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夹喉痈生喉两旁,肝胃毒热发其疮,疮与结喉痈同治,尤嫌痰壅不时呛。”治宜解毒、清热、消肿。方用仙方活命饮、

  • 鸦啗散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方。老鸦毛(烧灰)、大红绒灰、黄丹各一钱,珍珠、枯矾各五分,冰片一分,轻粉三分,麝香少许。为细末,先用苦茶水洗净疮面,后用少许干掺患处。治鸦啗疮,症见皮肤上生疮,烂似鸦啗。

  • 钩割法

    眼科手术方法。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一。包括钩与割两个步骤,“钩者,钩起之谓;割,割去也”(《证治准绳·杂病》)。此法常用于钩割攀睛胬肉或眼部赘生物等。

  • 五癣

    五种癣疾的合称。出《疡科选粹》卷六。一湿癣,痒如虫行,搔之有汁出;二风癣,搔之则间有白屑;三顽癣,全肤不知痛痒;四牛癣,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五马癣,微痒,白点相连。

  • 阴阳俱溢

    溢,指脉来盈溢、洪盛。古代脉诊寸口(脉口)属阴,人迎属阳,若人迎与寸口脉俱洪盛如溢,示邪盛正衰,病进。《灵枢·终始》:“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

  • 落苏

    出《食疗本草》。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

  • 眼梢头

    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梢头为锐眦。”即外眦。详该条。

  • 风气之病

    泛指外感风邪的病证。《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