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暑

阳暑

病名。①一名动暑中暍。《景岳全书》卷十五:“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在仲景即谓之中暍。凡以盛暑烈日之时,或于长途,或于田野,不辞劳苦,以致热毒伤阴,而病为头痛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或无气以动等证,此以暑月受热,故名阳暑。治宜察气之虚实,火之微甚,或补或清,以固其气。”方用益元散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桂苓甘露饮等。参暑病、动暑、中暍条。②暑温的一种类型。《医门棒喝》初集:“暑温者,夏至后所感热邪也。古人分阴暑、阳暑。盖夏至以后,相火湿土,二气交会,合而为暑,或值时令热盛,或人禀体阳旺,而成阳暑之证,是暑而偏于火者。”参见暑病、中暍条。③即中暑,见《六气感证要义》,详该条。

猜你喜欢

  • 泻心导赤汤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方。木通、生地黄、黄连、生甘草。加灯心,水煎服。治小儿心经有热而致的吐舌,面红烦渴,小便赤涩。

  • 唐与正

    【介绍】:宋代医生。善治奇病,生平不详。

  • 气立

    气,谓生气,在人体则指真气;立,谓确立、独立或健全。《素问·生气通天论》:“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外者,命曰气立。”王冰注:“根于外者,生源系地,故其所

  • 落胎

    见《郑氏女科家传秘方》。即打胎。

  • 乌头桂枝汤

    《金匮要略》方。又名抵当乌头桂枝汤。乌头。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

  • 十二经脉歌

    见医学便览条。

  • 胡慎柔

    【生卒】:1572~1636年【介绍】:明末医僧。法名释住想,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博通经史儒学,因患痨病,经查了吾治愈,遂随了吾学医十余年,颇有所得,查氏因其好学,又荐给名医周慎斋继续学医。慎柔曾扎

  • 嗌络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嗌,亦作咽(《甲乙经》)。咽部的脉络。

  • 山鸡头子

    见《本草纲目》。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 血虚秘

    病证名。指阴血不足,肠道欠润而致的大便秘结。多见于老弱、产妇、病后或发汗、利小便过度而津涸者。《万病回春·大便闭》:“虚弱并产妇及失血大便不通者,血虚而闭也。”其症头眩心悸,面色无华,唇舌淡,脉细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