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藿
出《广西志》。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出《广西志》。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出西晋·崔豹《古今注》。即赤芍药,详该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指患疮疡时出现烦躁证者。①若烦躁发热口渴,脉数而实,由热毒内攻所致。宜清热解毒除烦,用内疏黄连汤、金银花散加连翘、山栀等。②若烦热作渴,面红目赤,脉大而虚,系血脱发躁。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证治参见肋疽条。
证名。指时时欲便,但登厕努挣而不排便。多因痢久伤及阴血所致。《丹溪心法·痢》:“其或气行血和积少,但虚坐努责,此为无血证。倍用当归身尾,却与生芍药、生地黄、生桃仁佐之,复以陈皮和之,血生自安。”
病证名。指由于胎体过大,以致难产。《济生方》:“胞肥难产者何?身居富贵,口厌甘肥,聚乐不常,食物无度,既饱便卧致令胞胎肥厚,根蒂坚固,行动气急……致于临产,必是难生。入月可服无忧散(当归、川芎、白芍、
前囟的别称。出《奇效良方》。婴幼儿气血虚弱者,则囟门虚软而不实。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核桃楸果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不著撰人。1卷。已佚。
出《素问遗篇·刺法论》。即元气。详该条。
病名。见《东医宝鉴》卷一。指老花眼,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