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证喉痹

阴证喉痹

病名。①多由少阴素虚,寒邪直中其经所致。症见咽喉疼痛,手足厥冷身重畏寒自汗欲寐,脉沉细,腰膝酸弱等。《喉科心法》:“此证虽咽喉疼痛异常,却不红肿或且带白色,口不渴,喜饮滚汤不多,小便清长,或兼腹疼泄泻手足厥逆,或头痛如破,身重恶寒,或头重如压,身体痛,自汗喜睡,或微热面赤干呕厥逆,喉间清涎成流而出,脉沉微细,乃足少阴肾经中寒之重症也。由其人肾中真阴本虚,寒邪乘虚直中其经,逼其微阳上浮而为咽痛,是无阳纯阴之症,故名阴证喉痹。”治宜温散寒。用四逆汤理中丸肾气丸等加减。②《喉科心法》把气虚喉痛血虚喉痛阴虚喉痛、痨嗽咽喉痛、咽喉痛失音等总称为阴证喉痹。

猜你喜欢

  • 古病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又称注病。疰有转注和留住的意思,指一些具有传染性和病程迁延的疾病。《金匮翼·诸疰》:“疰者,住也。邪气停住而为病也。皆因精气不足,邪气乘之,伏于筋脉,流传藏府,深入骨髓

  • 中药炮制法之一。用水浸泡药物。如枳壳、芍药等放在水里浸泡,使之柔软,便于切片。当归、桔梗等浸湿后放置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才切片,叫做伏。桃仁、杏仁等放在沸汤内浸泡易于去皮尖,叫做。

  • 马蹄防风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杏叶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 柚子

    出《本草经集注》。为柚之别名,详该条。

  • 嗽药

    ①出《新修本草》。为白前之别名。②出《本草经集注》。为百部之别名。各详该条。

  • 资脉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瘈脉。见该条。

  • 伤寒杀车捶法

    见伤寒六书条。

  • 潜龙汤

    《医醇賸义》卷二方。龙齿、龙骨、玄参各二钱,龟板八钱,生地黄五钱,知母、黄柏、人参各一钱,蛤粉四钱,肉桂四分,鲍鱼(切片,煎汤代水)。水煎服。治肾阴虚,虚火上炎,口燥咽干,面红目赤。

  • 擦项及肩

    推拿方法名。出《理瀹骈文》。用于擦扶项部(从天柱穴到风门穴处)。有祛风作用。用治上焦主病。

  • 半产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小产,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