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串疽。见该条。
病证名。见《石室秘录》卷二。即阳痿。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即桡腕关节脱位。详手掌根出臼条。
【介绍】:见金义孙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疠之气等致病因素。因从外侵入人体,故又称外邪。
外治法之一。亦称起泡、提泡。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特定部位上,使之发泡的治法。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斑蝥研粉,放于小膏药中心,贴项两侧(患左贴右,患右贴左)治急性扁桃体炎(贴后三、四小时起泡
出《本草品汇精要》。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柏子仁,详该条。
指肝气亢盛的热象。多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症见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弦数;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治宜平肝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