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颊车

颊车

经穴名,代号sT6。出《灵枢·经脉》。别名曲牙机关鬼床齿牙。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咬肌附着部,用力咬牙时,当咬肌隆起处是穴。(《针灸甲乙经》)。一说在“耳后坠下三分”(《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并有咬肌动脉通过。主治口噤不语,口眼歪斜牙痛,面颊肿;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腮腺炎等。直刺0.3~0.5寸;或沿皮刺1~1.5寸。艾条灸3~5分钟(图123)。②人体部位名。指下颌角部,相当于颊车穴所在处。《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出大迎,循颊车。”或指整个下颌骨。《医宗金鉴》:“颊车者,下牙床骨也,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

图123

猜你喜欢

  • 清肾愈风汤

    《疡医大全》卷二十八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白藓皮、白芷、蝉蜕、川芎、当归、威灵仙、生地黄、何首乌、枳壳、苦参、甘草各一两,苍术、黄柏、穿山甲、乌药、石菖蒲各二两,金银花四两。分作十剂,好酒煎服。

  • 口干

    证名。出《灵枢·热病》。①即口渴症。《证治准绳·杂病》:“口燥咽干,此寻常渴,非三消证。”②指自觉口中干燥少津但不欲饮水之症。《景岳全书·传忠录》:“凡病人问其渴否,则曰口渴。问其欲汤水否,则曰不欲。

  • 咬牙

    齘齿的别称。《医述》引《指南续刻》:“咬牙者,胃热走络也。若咬牙而脉证皆衰者,胃虚无谷气内荣,虚则喜实也。”《六因条辨·春温条辨》:“春温,舌黑神昏,烦躁,咬牙、手足振颤,时或抽搐,此热极风生,已成痉

  • 当门子

    见《雷公炮炙论》。为麝香之处方名,详该条。

  • 真珠草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珍珠草,详该条。

  • 谭永德

    【介绍】:宋代医家。沛国下邳(今江苏邳县)人。撰有《谭氏殊圣方》,已佚。

  • 寸脉

    寸口脉三部之一。详寸关尺条。

  • 夹喉疽

    病名。《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喉之两旁生疽如何?曰:此名夹疽,属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火热毒上攻而然。”症见咽喉两旁肿起,饮食难咽,疼痛甚剧,或口臭便秘,身发寒热等。治宜解毒泻火,消肿利咽

  • 大伤寒

    病名。指外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病。《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大伤寒,一名正伤寒。立冬后,严寒为重,春夏秋暴寒为轻。”《伤寒全生集》则以正伤寒发病于冬季。与大伤寒之以季节分辨病情轻重者不同。参见正伤寒、伤

  • 龋,朽也。虫之齿缺朽也(《释名》)。龋者,“齿蠹也”(《说文》)。详齿龋条。